当地意识到英歌舞的风险,本该多拿出一些积极、主动的保障措施,孰料却只是“不允许中小学生参与任何形式的民俗活动”,这也未免太扫兴了,不仅无益于非遗的传承,也不利于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令人遗憾。吃瓜网 很多人还记得,2024年,6岁小女孩庄恩琪在路边与英歌队演员大方互动,自信满满。她的走红,也让英歌舞代代传承被具象化了。人们在欣赏小女孩洒脱舞姿的同时,也感慨英歌舞的深入人心。而这些招式稚嫩却热情似火的新生代,也正是这项非遗传承不息的“火苗”。 事实上,如今在潮汕地区,青少年纷纷投身英歌舞的练习之中,众多“小英歌”已经成为文化传承和技艺创新的生力军。据媒体报道,在汕头潮阳区,每个镇(街道)都有英歌队,全区共有100多支英歌队、40多名英歌传承人、10多个英歌传承基地。英歌队的主力也是青少年。 其实,学习英歌舞与保障学生安全并不冲突。一方面,当地可以规划好中小学生参与英歌舞的时间、方式,比如只能在课余练习、不得参加商演,比如在构建英歌后备人才队伍上,不能诱导中小学生辍学等。规矩明确了,就有了行为边界。此外,在年节人流密集时,也要增强安全意识,关注关键动作的防护,杜绝踩踏等。必看大瓜
|